-
- 新聞中心
- 行業新聞
新聞中心
揚子江雷洪均: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與特斯拉對抗的基本戰略研究
2019-04-23 00:00:00
備受業內矚目的“2019第四屆中國國際鋰電暨電動汽車技術發展高峰論壇”于4月17日-18日如期而至,在上海大華虹橋假日酒店隆重召開。本次大會由第一鋰電網,電動出行網,中國充電樁網,鋰電百人會,賀勵博覽集團聯合主辦。匯聚了800余位來自國內相關政府領導、協會領導、院校專家學者、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氫燃料、固態電池、充電樁、研究機構、投資機構、行業媒體等專家領導與行業高管,人士出席。論壇同期舉辦:2019第四屆中國國際電動汽車充換電產業大會、2019中國鋰電池行業十大品牌評選活動、2019中國十大充換電品牌評選及頒獎典禮。
揚子江汽車 雷洪均總工程師
雷洪鈞:謝謝秘書長,大家知道新能源汽車深圳搞得比較好。
動力電池起源也在東莞和深圳這個區域。大家也說新能源汽車產業布局基本上在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
我不是你們這個專業的,而是動力電池用戶,看到陳博士演講的PPT,他們的動力電池的發展速度很快,我感覺很高興,看到動力電池生產線已經高度自動化了,我更是非常高興的。我也愿意把大家的成果分享給我的用戶,謝謝大家!

對動力電池技術,我是來學習的。但是我今天跟大家講一下幾個市場層面的事情,我們怎么來應對?
發展新能源汽車,發展動力電池產業,要許多的錢。但是錢不夠的。于是國家給了補貼。這幾年行業里面對國家補貼,壓力也比較大。對國家補貼,一些跟這個行業不相關的人在罵,意思是說發展新能源汽車,要搞市場化;行業內的人對補貼到不了位、不及時,也在罵。國家補貼,有好的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過去一個大客車補貼過100萬,現在不到10萬。一個新型產業的發展,國家不補貼,是不行的;補貼吧也行,有不少騙補的。目前補貼基本沒有了。罵的人越來越少了。沒有補貼了,但是我們已經準備好了?
還有一個事情,特斯拉進入中國。今天我看到新聞。特斯拉的工廠2020年要實現生產50萬輛。許多專家(學者)都在研究這個事。在技術層面,我們肯定要對標國外的一些先進的技術,電動汽車一定要對標特斯拉的。但是國內的市場,有沒有底氣,跟特斯拉對抗?對方優勢在什么地方,我們強在什么地方,我們怕不怕特斯拉?我發表我個人觀點,供大家參考,同時請在坐專家批評指導。
特斯拉的發布降價消息,媒體上吵得比較兇,我們做技術的可能不太關心。我認為從市場的戰略層面來說,特斯拉主要是針對中國新勢力造車。中國新勢力造車的基本思路是輕資產,而特斯拉投的是重資產,我認為中國新勢力造車對抗不了特斯拉。重資產是特斯拉護城河。我感覺壓力最大的是那些做輕資產的,如果不是做輕資產的,我認為特斯拉對其影響不大。

剛才陳博士也說了,乘用車,你產銷規模不10萬,是賺不到錢的。特斯拉一直在虧,為什么還能降價呢?這是我們大家要思考的。我也搞不清楚他們怎么敢降價,說他們一直在虧,錢哪兒來的,這樣降價虧不虧?
特斯拉的優勢在工藝方面,其他核心技術,中國不差。特斯拉還是感應電機,中國新能源汽車幾乎都是永磁電機。通過學習以后,我認為特斯拉在純電動的技術上的理解,可能比我們深一些。
特斯拉產品在網上銷售,線上銷售,線下直銷店關掉。這對我們是一個比較苦惱的事情。汽車行業涉及到150多個專業,甚至上面是院士,下面是洗車的,汽車行業這么大的一個行業。沒有4S店了,對就業是一個比較大的問題。
因為中國市場我們的電動汽車已經是50%,可以說,任何一個汽車大廠不敢輕視中國的汽車市場,都不能在中國的汽車市場輸掉。特斯拉降價,是要占領中國市場份額。
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規模2020年要200萬輛,特斯拉的銷量不會大那里去的。
中國動力電池產業已經起來了,過去必能量是80,目前已經做到了300多。電動汽車離不開電動電池。這已經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優勢了。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其他零部件目前也進步了許多。
特斯拉也告訴我們,發展新能源汽車主要是純電動汽車,今天的動力電池的告訴大家,發展純電汽車的技術路線的正確的,混合動力技術路線是一個過渡而已,但是過渡時間還有多長?目前還無法預測,但是趨勢是目前的。特斯拉公司來中國上海建設工廠,自然要求國產化,對中國動力電池產業及有關零部件的發展是一個福音。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