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新聞中心

比亞迪聯手豐田 開發純電動車及動力電池

2019-07-23 17:37:08


2019年7月19日,比亞迪股份(01211)與豐田汽車(TM.US)簽訂合約,宣布共同開發轎車和低底盤SUV的純電動車型,以及上述產品等所需的動力電池。車型使用豐田品牌,計劃于2025年前投放中國市場。


中國汽車工業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國內汽車廠商與國外汽車廠商的合作早已不鮮見。但比亞迪此次與豐田的合作,讓人愈發感覺到,中國汽車工業正在由技術輸入國向技術輸出國轉變。


據了解,比亞迪和豐田此次合作,區別于豐田與一汽、廣汽的合作模式,是豐田首次同中國汽車品牌開展“技術對等”的整車開發合作,共同開發純電動車和動力電池。


從比亞迪的角度分析,豐田之所以對其投出“信任票”,在于比亞迪在整個制造領域和汽車動力電池領域具備扎實的技術研發實力和海納百川的開放生態。






24年積淀動力電池“護城河”


眾所周知,比亞迪最早以電池起家,1995年至今,在電池領域擁有24年的研發經驗,在動力電池適配新能源汽車方面則積累了16年經驗。


過去16年時間,比亞迪成長成為全球唯一一家同時擁有動力電池和新能源汽車大規模生產的企業,具備100%自主研發、設計能力,產品已經覆蓋消費類3C電池、動力電池(磷酸鐵鋰電池和三元電池)以及儲能電池等領域。但,這并不是比亞迪動力電池“護城河”的全貌。


在智通財經APP看來,比亞迪動力電池的“護城河”來源除了數十年的研發經驗,還包括在研發實力、品質、產能上擁有絕佳優勢,這也是比亞迪贏得海內外客戶的關鍵。


研發實力是比亞迪動力電池業務核心驅動力,比亞迪在全球范圍內擁有超過31000名技術人員。截止2018年12月,比亞迪全球累計申請專利超過2.4萬項,其中已被授權專利約1.6萬項,為動力電池的研發提供了雄厚的實力支撐與技術支持。在行業內大量的研發經驗積累,以及在電池品質上的嚴苛追求,使比亞迪動力電池工廠在智能互聯、生產效率、品質管控等方面成為全球標桿。


據了解,比亞迪動力電池在測試過程中要經過火燒、過充、過放、短路、針刺、擠壓、沖擊、跌落等多項“煉獄級”的安全及可靠性測試。


比亞迪采用了部分區別于行業的特殊措施以進一步確保電池的安全性。如比亞迪動力電池獨創的動力電池CID技術,在比亞迪電池出現異常情況時,即使其保護系統、軟件、硬件全部出現故障等極端條件下,仍有最后一道保護,即通過電池內部的氣體將電池電流切斷。在動力電池領域,比亞迪是有能力將該技術實際商用的唯一企業。


比亞迪作為一個同時橫跨電動汽車和動力電池領域的企業,更多是站在汽車的使用角度去實現動力電池的安全性能。隨著市場容量的不斷擴大,比亞迪動力電池在安全性方面的優勢會越來越明顯。


“開門造車”向一流車企輸出造車技術


動力電池行業目前已進入到調整期和分化洗牌期,呈現出強者更強,弱者更弱的格局。作為動力電池的產業鏈護城河,資源和技術可謂是核心壁壘,技術壁壘廣泛存在于產業鏈各個環節,深淺不一。


電池行業人士認為,作為新能源汽車中技術門檻最高的動力電池,誰率先掌握了其核心技術,誰就能在這場“彎道超車”中搶占到未來行業制高點。


比亞迪能夠連續四年登上全球新能源汽車(PHEV和EV)銷量王座,無疑已經占到為動力電池行業的制高點。然而,站上“制高點”,并不意味著囤貨居奇。相反,“開放”是比亞迪汽車擁抱智能化、電氣化浪潮的核心策略。


2018年6月,王傳福提出開放,由自主創新向開放創新轉變,剛剛過去半年時間。比亞迪在西寧南川舉行全球最大動力電池工廠下線儀式。西寧南川的動力電池廠竣工投產,標志著比亞迪到2020年的動力電池規劃年產能將達65GWh。這意味著,比亞迪向全球輸出優質動力電池邁出了堅實一步。


一個月之后,比亞迪開啟了動力電池的開發合作和對外供應,和長安汽車成立規劃產能達到10GWh的動力電池合資公司,開發的電池不僅搭載到長安體系車型上,在滿足長安體系供貨后也可向第三方銷售。


2018年9月,比亞迪進一步擴寬開放的視野,在當月舉辦的全球首次汽車開發者大會上宣布,開放汽車所有的341個傳感器和66項控制權的車企,與全球創業者、創新者和開發者共同加速打造汽車智能生態。成為汽車工業130年歷史中,首次對外開放汽車所有的傳感器和控制權的車企。


事實上,在開放汽車智能生態前,比亞迪e平臺已是全球范圍內技術領先的電動解決方案。 e平臺將掌握的電池、IGBT、電機、電控、電子等核心技術集成創新的最新技術成果,通過高度集成、一體控制等技術,實現了整車重量的減輕、整車布局的優化,以及能耗效率的提升和可靠性的提高,創造了多項電動車技術的標桿。


隨著搭載e平臺的秦唐宋元等比亞迪純電動車型在市場上大獲成功。有評論認為,“世界只有兩種電動化的技術,一種是比亞迪e平臺,一種是其他”。


開放汽車智能生態之后,比亞迪e平臺由自給自足走向博采眾長。“開放”使比亞迪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吸引包括百度、360、華為、滴滴等眾多知名企業和開發者,汽車智能生態應用超過300萬個,構建汽車生態繁榮的原因,“開放”亦是比亞迪將更多前端技術向世界輸出的“通道”。


聯手豐田,互利共贏


中國消費者對豐田不會陌生,這家車企是日本最早研發新能源汽車的廠商之一,1997年推出的混合動力車型,直至今日依然暢銷。不過,在過去20多年里,豐田汽車動力研發的重心是油混技術和插電技術,目前在國內市場并無純電動車型面世。


為適應新能源汽車行業加速發展的趨勢,以及各國新頒布的汽車排放標準,豐田于2019 年 6 月 7日召開電動汽車戰略發布會,宣布將原 “450 萬輛 HV/PHEV、100 萬輛 EV/FCV” 目標由 2030 年提前五年至 2025 年。


這樣一來,為了縮短產品研發周期,加速實現汽車電動化戰略,豐田必須借助外部力量。具備高品質動力電池生產能力,且能大規模量產及開放動力電池外供的比亞迪,無疑是豐田會優先選擇的合作伙伴。


在智通財經APP看來,如華為5G技術一樣,比亞迪的電動技術走到世界前列,受全球青睞。中國汽車工業從“市場換技術”到“技術贏合作”,而且被“混動巨擎”豐田和“汽車發明者”奔馳主動找上門來進行“技術對等”的整車開發合作——這是中國車企絕無僅有贏得世界級汽車巨頭“尊重”的案例。


同時,這也說明以比亞迪為代表的中國電動車技術成功崛起,百年汽車工業終于迎來了屬于中國車企,屬于中國人的時代,這也印證了中國選擇走“新能源汽車是中國汽車工業由大到強的必由之路”戰略的高瞻遠矚。
分享至:
0

聯系我們

展商中心

電話:
+86-21-61170511